孩子害怕看牙醫?家長與牙醫聯手,讓就診變輕鬆又好玩!

許多孩子害怕看牙醫,這可能源自對未知的焦慮,或是過去曾有不愉快的就診經驗。然而,透過家長與牙醫的共同努力,以及採取適當的方式引導,孩子不僅可以減少恐懼,甚至能將看牙這件事情變得輕鬆又有趣!接下來,讓兒童牙科醫師分享一些幫助孩子克服恐懼,勇敢看牙的有效方法。

家長指南:幫助孩子克服看牙恐懼

家長在孩子的就診體驗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透過適當的準備與引導,可以幫助孩子更輕鬆地適應牙科檢查。以下是幾個有效的建議,幫助孩子克服對牙科檢查的恐懼。

❶ 挑選適合孩子的牙醫診所

選擇具備兒童牙科專業的診所,這類診所通常擁有更友善的環境,並且牙醫也更擅長與孩子互動,能有效降低孩子的焦慮與不安感。

❷ 從小培養定期看牙的習慣

建議孩子在 1 歲左右就開始進行牙齒檢查,早期建立定期看牙的習慣,有助於孩子適應牙醫環境,並減少日後對看牙的恐懼感。從小養成定期就診的習慣,可以讓孩子覺得看牙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一個可怕的事件。

❸ 用正向語言引導,減少恐懼感

語言的力量不容忽視!避免使用「痛」、「打針」等負面詞彙,改用「幫牙齒洗澡」、「讓牙齒睡覺」等溫和說法,這樣可以讓孩子對看牙產生正面印象,並降低他們的焦慮感。

❹ 透過故事、影片與遊戲建立信心

可以讓孩子閱讀牙科相關的繪本、觀看兒童牙科動畫,或透過角色扮演遊戲來模擬看牙過程,讓孩子對看牙有更直觀的理解,並減少對未知的恐懼。

❺ 適當陪伴孩子,但避免過度安撫

家長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感到安全,但過度安撫可能會讓孩子更緊張。如果家長不斷強調「不會痛」或「不要怕」有時會讓孩子產生懷疑,反而加劇恐懼。因此,家長應該保持輕鬆自然的態度,讓孩子感受到這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
❻ 以鼓勵為主,讓孩子更有自信

在治療後,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,例如稱讚「你今天表現得很棒!」或準備小獎勵(貼紙、小玩具等),這些小小的鼓勵有助於建立孩子對牙科檢查的正向印象,並讓他們在未來的就診中更加自信。

牙醫引導:讓孩子在診間安心看診

在診間,牙醫運用各種技巧幫助孩子放鬆,安心接受治療。了解這些方法後,家長可以更放心,並在適當時機與牙醫合作,讓孩子的就診體驗更加順利。

❶ 第一次看診不急於治療

許多兒童牙醫會在孩子的第一次就診時,先讓他們熟悉診所環境,與牙醫建立信任關係,這樣可以減少陌生感,為後續的治療奠定更好的基礎,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後續的診療。

❷ 採用告知示範操作法幫助孩子放鬆(Tell-Show-Do)

牙醫會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,先「告知」治療步驟,例如「我們要幫牙齒洗澡囉!」,接著會在孩子口外先「示範」治療器械的操作,如吹風、噴水、震動等,讓孩子習慣這些感覺,最後才在口腔中「操作」,讓孩子足夠的心理準備。

❸ 用孩子熟悉的語言互動

牙醫會用童趣的方式形容治療過程,例如將清潔牙齒稱為「幫牙齒洗澡」,將清除蛀牙叫做「抓小蟲」、用「小蜜蜂」來形容震動的治療器械等,這些生動有趣的表達能讓孩子更輕鬆地接受治療。

❹ 透過正向強化建立良好看診經驗

當孩子願意配合張嘴或進行治療時,牙醫會給予適時的鼓勵,如「你真的很勇敢!」或「你表現得像個小超人一樣!」這不僅能讓孩子感到成就感,還能提升他們對看牙的信心和積極性。

❺ 適當給予獎勵,增加孩子的動力

診所會準備貼紙、獎勵卡或小玩具等獎勵,讓孩子在治療後獲得正面回饋,增加他們對牙科就診的好感與期待。這些小獎勵也能鼓勵孩子下次再來時更加配合。

❻ 巧妙轉移注意力,降低治療不適

在治療過程中,牙醫可能會請孩子數數字、和他們聊天,或請他們在上麻藥時輕輕壓壓肚子來分散注意力,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孩子的焦慮與不適感。

❼ 面對不配合的孩子,適時調整策略

  • 堅定的語氣:牙醫會用堅定但溫和的語氣對孩子說「醫生需要你的幫忙,請張開嘴巴」,幫助孩子理解治療的重要性。
  • 必要時請家長暫時離開:有時候,家長的過度安撫可能會讓孩子更抗拒,讓牙醫單獨與孩子溝通,反而有助於提高配合度。

孩子克服對牙醫的恐懼,需要家長與牙醫的緊密合作,共同營造溫馨、正向的看診環境。對於 3 歲以下的孩子,家長的陪伴能提供安全感,增強他們對治療的信任;而對於 3 歲以上的孩子,讓他們專注於與牙醫的互動,反而能提升治療效果。牙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與行為狀況,選擇最適合的引導方式,讓每一次的就診都成為愉快且正向的經驗。

立即預約創美牙醫、展群牙醫、綻美牙醫|專業兒童牙醫守護孩子的口腔健康
定期檢查,從小為孩子打下健康牙齒的基礎,讓每個微笑都更燦爛、健康!

立即預約牙齒健康檢查:

創美牙醫診所​|

展群牙醫診所​|

綻美牙醫診所​|

想要了解更多,請與我們聯繫:
覺得內容很棒,可以分享給好友:
想要了解更多,請與我們聯繫:
覺得內容很棒,可以分享給好友:
返回頂端